《江西日报》整版报道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打造中国职教师资培养高地
11月22日,《江西日报》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全力打造中国职教师资培养高地”为题,从建校——七秩春秋提升办学硬实力、兴校——打造中国职教师资培养高地、强校——“双一流”建设推动内涵发展、立校——“三位一体”育人成绩斐然、铸校——红色文化赋能思政工作、治校——党建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六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建校70周年以来坚持职教师资培养办学特色取得的突出成效。
原文如下:
初心如磐,征途如虹。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进行了科学谋划,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党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以“双一流”、博士点建设为引擎,在职业教育中扬优势、在高等教育中求突围,全力打造中国职教师资培养高地,办出特色、赶超进位、争创一流,不断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建校——
七秩春秋提升办学硬实力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公办多科性本科院校,是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八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之一,是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重点单位。
七秩春秋,征程如虹,盛世相约,擘画宏图,学校迎来70周年校庆。走过历史,见证时代变迁,学校在推动江西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征途中耕耘不辍。
学校以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原南昌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学校并入组成。从1952年的南昌市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开始,学校进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行列。上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进入本科高校序列,成为全国首批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之一。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迈入大学时代新纪元,2014年划归省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2年获批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重点单位。
一次次新的跨越,就是一个个新的起点,从业余大学到公办本科高校,从学院到大学,从市属高校到省管高校,从学士授予单位到硕士授予单位再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重点单位,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聚焦高质量发展,谋篇“十四五”开局,学校当前正以“建设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引领全国一流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为目标,在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江西整省推进“职教高地”战略中“作示范、勇争先”,致力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兴校——
打造中国职教师资培养高地
学校彰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打造职教创新发展高地“江西特色”中勇担当。
学校柔性引进领军人才和高端学者,在国家级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获批一批高层次、高质量国家级研究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9项,教育部人文、教育部重点项目15项,两类课题立项数稳居省内第一方阵,《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研究》获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研究项目。学校承担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省级中等职业学校“双师”素质提高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岗位培训等项目,“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经验代表全国同类院校在教育部“1+1”新闻发布会上作典型经验推介。学校利用职业教育学科资源优势,在全国率先建立职教研究专门机构,形成高端职教资政成果,为政府提供资政服务,《江西精准扶贫脱贫,职业教育大有作为》《江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等数十项调研报告、工作提案、研究成果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被政府部门采纳。此外,学校《职教论坛》连续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策划与承办中非职业教育国际论坛等学术活动,扩大学校影响力;积极对接融入国家虚拟仿真实训示范基地体系,组建全国虚拟仿真实训示范基地联盟,致力整体提升江西职教研究与交流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当前,学校正在紧锣密鼓开展信息化赋能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研究和运用,打造中国革命老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院;依托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和部省共建的全国职业教育红色文化课程研究中心,开发一批高水平研究项目,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示范性强、标准化程度高、受众面广的定制化标准课程。
学校以“职业教育扬优势、高等教育求突围”为目标,抓好教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加大职教师资培养力度,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创新创造,将学校真正打造成全国职教师资人才培养高地,将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红利转化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强校——
“双一流”建设推动内涵发展
学校立足“双一流”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取得新进展,办学内涵不断提升。学校在校友会中国大学2021年排名309位,较2015年进位100位;在Scimago世界机构2018年学术排名588位,居全国高校118位;在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2020年排名228位。
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学校拥有19个普教师范专业、23个职教师范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拥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研究生培养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学校依托教育学引领的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设计学引领的地方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化学引领的化学生物学与医药化学三大学科群,瞄准科技前沿、关键领域和江西需求,实施“攀峰计划”“攀登计划”“强基计划”三个建设项目,有重点、分层次、全方位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学校现有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1个,江西省“十四五”“双一流”立项建设潜力学科2个,江西省高水平学科1个。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国家级或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80项。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10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奖项35项,获批发明专利133项,实现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教育类顶刊论文等标志性成果零的突破。青年人才论文2019年首次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人才高地英才集聚。学校实施“116”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有目标、分层次地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先后柔性引进“长江学者”钟昌标、刘海峰,学科知名专家高宝立等一批高水平学科团队。6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9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大国·工匠”1人。有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220余人次。
立校——
“三位一体”育人成绩斐然
学校主动服务和融入“六个江西”建设,坚持普教师资、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独树一帜擦亮特色,错位发展争创一流,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与省内外3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基地,先后开办32个“人才培养特色教学班”,打造“金牌讲解班”“亚龙职教师资班”“瓷上绘画班”“九洲药业班”等一大批有市场有口碑的特色班;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159项;《“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获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深化专创融合。学校获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创新创业建设迈入全国第一方阵。仅今年,近2万人次师生参与7000余个“双创”实践项目。连续八届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骄人成绩,2017年获全国金奖,为江西省填补了连续两年无全国金奖的空白。今年,学校5支战队从340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摘得2金3银9铜,金奖数位列全国师范类高校第1名,在全国2000多所参赛高校中并列第29名、在全省高校并列第1名,并在省赛中斩获亚军,创造金奖总数全省第一、奖牌总数全省第一、省赛项目最高分的历史最好成绩。培养了刘磊、王明俊、毛冬斌等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人物。
深化学赛融合。学校健美操队为国出征,夺得健美操运动首枚金牌,在英国伦敦勇夺健美操国际公开赛5金1银,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特别贡献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实现江西省6年无一等奖零的突破,并连续5届获9项全国1等奖,竞赛成绩蝉联全省高校第1名;金牌讲解班获国家级奖励10余项,两次实现江西省零的突破……近五年,获省级以上奖项2121项,2021年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260位。
在刚刚结束的2022世界VR产业大会上,学校获VR/AR年度创新奖,是唯一一所高校获得者;在2022年第十三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获得8金4银5铜的战绩,金牌总数位列全省第二;在2022年省运会上,学校参赛项目全面开花,网球、羽毛球、跆拳道、男子足球、女子篮球、女子排球等均获金牌,其中女子篮球队实现女篮省赛“十三连冠”,女子排球队实现女排省赛“七连冠”……
铸校——
红色文化赋能思政工作
学校开展信息化赋能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创新思政教育和红色资源育人新模式,把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红色基因成为青年学子奋进新时代的不竭动力,切实提升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工作成效。
长期以来,学校系统推动红色基因铸魂、红色历史强根、红色传统固本、红色故事凝心、红色活动聚力、红色精神育人的“红色基因示范校”创建。红色文化资源铸魂育人案例连续4年纳入《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之中。学校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连续5年荣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学校立足南昌“人民军队的摇篮”,挖掘建军历史资源,开展相关研究,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发红色教材,讲好党史故事,取得了“研教相长、融合育人”双丰收。由该校担纲分册主编的《红色文化》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一等奖;2021年,面向校内外开展了400余场次党史宣讲和咨询服务,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第一、二课堂,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话剧《八一风暴》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红帽子”宣讲团的工作案例获2021年全国思政工作案例一等奖;六大红色系列项目获批江西省高校基层党建重点项目;情景剧《党指挥枪》走进支部,走进社区,走进网络,公演87场,受到一致好评;2次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先进集体,涌现了“桃醉井冈”等一批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红色帮扶创业项目,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并作为优秀代表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分享创业经验。
治校——
党建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学校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驰而不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拓展向基层延伸,大力推进“勤廉高校”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双融双育”,在省内首个推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南”,1个基层党组织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校以“四学五讲”强化理论武装、以“两拓三联四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3321”工作格局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思想保证、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学校以改革为主旋律,以内涵建设为主线,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科学的体制机制,制定大学章程、推进校院二级管理,推进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校145个基层党组织全部投入抗疫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11个,组建党员先锋队53支,设立党员先锋岗213个,党旗始终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为学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筑牢根基。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一如既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围绕突破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这一核心任务,把握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建设两大趋势,推进学科水平上台阶、教师教育出特色、资源配置更优化三大建设,实施交叉融合、创新培育、强化团队、探索引领四大提升行动,促进人才培养更显师范本色、科学研究更显应用特色、社会服务更显教育担当角色、文化传承创新更显红色基因底色、对外交流合作更显双向开放成色,提升“学科突破、管理创新、改革驱动、实干兴校”动力,开启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引领全国一流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伟大的事业赋予人们神圣的使命,宏伟的蓝图召唤人们奋勇前行。站在70年办学历史的新起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精准服务江西职教高地建设,打造中国职教师资培养高地,为加快江西职业教育发展、全面建设“六个江西”贡献“科技师大”智慧和力量。